婴幼儿易感!警惕合胞病毒来袭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它的高发期,其中11-12月更是高峰中的高峰。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内的小宝宝、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它的高发期,其中11-12月更是高峰中的高峰。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内的小宝宝、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呼吸道合胞病毒听着陌生,但其实特常见,尤其是对小月龄、早产或有基础疾病的宝宝,中招了非常受罪。感染后轻则咳嗽、流鼻涕,重则可能引发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的还得住院吸氧,宝宝非常遭罪。而且这病毒传播贼快,通过飞沫、接触就能传染,秋冬季节更是高发期,躲都不好躲
近日,因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前来就医的儿童明显增多,该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及亲密接触(如拥抱、亲吻)传播,感染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徐琳主任医师带大家深入了解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眼下,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有些家长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经历,有的甚至出现了中重度症状,更严重的因此住进重症监护室(ICU)。据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田曼介绍,近期医院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阳性率首位的就是呼吸道合
"孩子咳得像小狗叫,呼吸时胸口都凹进去了!"凌晨三点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室,一位母亲抱着2岁患儿焦急张望。这样的场景近期频频上演——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季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到来,9月底至今急诊量激增30%,5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秋冬季节,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出现咳嗽、流鼻涕、喘息,甚至夜里憋气睡不安稳。很多这样的孩子,其实感染的并不是“普通感冒”,而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随着近日气温骤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进入流行期。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当前位列检测阳性率前三位,近期在南方省份阳性率有所抬升。
近期气温变化较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多。除了常见的流感、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外,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情况也开始引起关注。记者从长沙泰和医院了解到,该院检验科近期已陆续检测出多例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样本。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呼吸道合胞病毒进入流行期,检测阳性率已攀升至9.8%,成为导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原体。据了解,今年病毒流行期较往年明显提前,婴幼儿和老年人是重点防护人群。专家提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预防是关键,家长需掌握科学防护方法。
最近,儿科门诊量上升,其中不少孩子被一种叫做呼吸道合胞病毒“放倒”。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呢?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鼻腔及眼部黏膜直接接触含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如何预防,专家给出建议。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当前位列检测阳性率前三位,近期在南方省份阳性率有所抬升。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及亲密接触(如拥抱、亲吻)传播,感染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发热等。北京儿童医院感染与病毒研究室主任谢正德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逐渐成为威胁老人和婴幼儿健康的主
它并非新病毒,每年都会在全球引起季节性流行,我国北方秋冬季和早春流行为主,南方地区秋冬季或潮湿雨季流行。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鼻腔及眼部黏膜直接接触含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如何预防,专家给出建议。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近日因发热、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前来急诊就医的儿童比9月底高出了30%左右,而近期呼吸科病房里阳性率首位的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中最小的才1个多月。
当前气温变化大,不少人因免疫系统调节不及时导致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多。除了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常见病原体外,一些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开始增多。
疾控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近来进入流行期。这是一种什么病?它和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什么区别?秋冬季怎样更好守护儿童呼吸道健康,实现多病同防?记者进行相关采访。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近日因发热、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前来急诊就医的儿童比9月底高出了30%左右,而近期呼吸科病房里阳性率首位的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中最小的才1个多月。